首页 | 中心简介 | 气功文化 | 气功动态 | 健身气功 | 健身案例 | 功友心得 | 视频专栏 | 留言板 | 论坛互动 | 联系方式 | English
健身案例
更多..
功友心得
更多..
  视频专栏
更多..
 
  首页 > 气功文化 > 系列理论 > 正文  
弘扬“治未病”理念,倡导健身气功锻炼
查看次数: 添加时间 2008/10/24 16:20:39
  

  近年来,随着健康观念的拓展(身体的和心理的健康以及对环境的良好适应)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正从以治疗疾病为目标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以维护和提高整体健康水平为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疾病为主导转向以健康为主导,以维护健康为目标;二是以个体为中心转向以群体为中心,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技能;三是从以医疗治病为对策转向以预防保健为重点,倡导健康自我管理,强化人们预防观念和强身健体措施。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扎根中华古老文明土壤上的中国医药学,就提出了整体观、平衡论、“治未病”等一系列关于维护健康健身养生的理念。“治未病”为核心的前瞻性预防保健理念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底蕴和思维的体现,它不仅有自然科学的属性,而且具有人文科学的属性。“治未病”理念及其相应举措是中华传统健身养生术的特色和优势之一。而健身气功等传统锻炼项目是强身健体预防保健“治未病”的“简、便、验、廉”的有效措施。

  “治未病”内涵十分丰富,“未病”不仅是指机体处于尚未发生疾病的时段及其状态,而且包括疾病在动态变化中可能出现的趋向和未来时段可能表现出来的状态。“治未病”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未病先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系指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应当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包括健身运动),加强整体保健,增强机体抗病力,提高整体健康水平,防止疾病的发生。

  二是既病防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系指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情演变和加重趋势,应当采取药物和非药物(包括健身锻炼)相结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增强机体调控力,促使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预防转变,维护健康。

  三是愈后防复。《素问·热论篇》中,帝曰:“发病已愈时尤所遗者,何也?”歧伯曰:“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火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系指疾病初愈,正气未复,若调养不慎易至病复,为了加速康复防止复发应当采取措施(包括健身、养生方法),改善生理机能,增强机体康复力,提高生活质量。

 

  在“治未病”理念指导下,人们不仅提出了精辟的健身养生理论,而且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强身健体举措和方法。《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在强调调控精神、食饮有节、劳逸适度、顺应四时外,更十分重视健身锻炼。《黄帝内经》中将导引按摩列为当时广为应用的五种医疗保健措施之一,并大力倡导“广步于庭”的健身活动。汉代医学家华佗认为“动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犹如户枢终不朽也”(生命在于运动),又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生命在于适度运动),并吸取先人“导引”之精华,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姿态动作,编成“五禽戏”,后世人们在实践中又陆续推出太极拳、八段锦等各具特色强身健体锻炼的方法,在“治未病”预防保健、强身健体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友情链接:

   湖南红网 娄底新闻网 湘中人才网 百度 国家工信部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官网 
 

娄底市广生健身气功保健培训中心 湘ICP备19021147号-1
地址:湖南省涟源市斗笠山 邮编:410200
联系电话:13873806073(邵老师)、13875849290(刘老师)、0738-4752178(咨询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