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简介 | 气功文化 | 气功动态 | 健身气功 | 健身案例 | 功友心得 | 视频专栏 | 留言板 | 论坛互动 | 联系方式 | English
健身案例
更多..
功友心得
更多..
  视频专栏
更多..
 
  首页 > 气功文化 > 学术论文 > 正文  
起势调息与引气归元
查看次数: 添加时间 2008/10/24 15:58:17
  

  ——谈健身气功•五禽戏习练的起势和收势
  虞定
  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动作编排按照《三国志•华佗传》的记载,顺序为虎、鹿、熊、猿、鸟;数量沿用了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的描述,为10个动作,每戏2动,并在功法的开始和结束增加了起势调息和引气归元,体现了形、意、气的合一。前面依次介绍了虎、鹿、熊、猿、鸟这五个戏的教学方法,这里着重介绍起势调息、引气归元的学练方法。
  
  起势调息和引气归元在整套功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没有好的开始和结束,就不会有好的练功效果。很多练功者不注意练功前的准备工作,往往在听到音乐口令以后才开始站立、起势,或直接跟随口令做动作。这种做法不利于调节人体进入良好的松静状态。正确做法是在练功之前首先调整好身体姿势,收腹敛臀,含胸拔背,心无杂念,精神内守,意注丹田,使自己进入到一种安静祥和的心理境界和松沉舒适的身体状况,然后才跟随口令或者音拄骠娑?
  
  起势调息犹如一年之春,春主生发,蕴藏生机,通过起势调息的锻炼,使呼吸绵长,意念集中,抛弃杂念,进入到宁心安神、天人合一的境界。
  
  起势调息的动作难点在于两臂上提下按、引气注体这个动作。动作伊始,两臂由自然下垂缓缓上提,手心渐渐翻转向上,四指并拢,拇指分开,五指自然放松,掌心内涵,两臂与肩同宽,自然前伸,肘关节微屈,抬至胸口高度时,两掌内合,掌心向内,四指相对,徐徐向膻中穴靠拢,约离胸口10厘米时,掌心翻转向下,沉肩坠肘,下按至腹部下丹田位置,继而两手还原置于体侧。
  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有以下几个:
  1.两掌由上提转内合时,手臂运行的角度太直。正确的做法是手臂边抬边翻转,形成一个弧形。手臂运行的角度太直容易造成身体僵硬,气息不畅。纠正这个动作需要从意识上加强锻炼,注意手臂运行的路线,注意内合的时机、角度和呼吸的配合。
  
  2.保持正确的手型。四指并拢放松,拇指张开,以自然舒适为要。要做到紧而不僵,松而不懈,劲注其里,意显其外。
  
  3.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做这个动作时,目光要平视,足若磐石,身如坚松。不要手臂一动,全身皆动。纠正的办法是练功之前首先调整好身体姿势和精神状态,然后再开始做动作,并且注意身体不要随着手臂的动作出现撅臀、挺腹、挺胸、仰头、低头等错误动作。
  
  意念运用。两手上提时,意念集中在两手劳宫穴,两手犹如托起一个大气团,无形而有质;及至胸口高度时,掌心翻转,如两臂怀抱气团,两手缓缓内合,气团逐步缩小,气由两掌注入膻中穴;接着手心翻转下按,意想气由中丹田注入到下丹田。整个起势调息的动作,气息在掌心和丹田之间进行流动,形成一个圆,周而复始,流转不息。
  
  呼吸配合。起势调息的呼吸与前五戏的动作一样,遵循“提吸落呼”的规律。两手上提、内合时吸气,下按时呼气。呼吸要细长匀深,配合动作,平心静气,切忌气躁急促。
  
  动作意境。陶渊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而,心远地自偏。”练习健身气功•五禽戏时,也要有这种“心远地自偏”的意境。起势动作,须置周围事物于不在,如处太空之中,捧气、贯气,气由人使,身境一体,气神合一。
  
  在每两戏之间,都有一个引气调息的动作,这个动作要求两臂侧起,与身体成45°角,手心向上,抬至胸口同高时,内合向膻中穴贯气,动作要求基本与起势调息相同。主要目的是为了调整呼吸、缓解疲劳,以便进行前后动作的衔接和动作意境的转换。
  
  功法的最后还有引气归元的动作。两臂侧起,与身体平行,手心向上,举至头顶上方,掌心相对,与肩同宽,两臂伸直,然后屈肘,手心向下,徐徐下按至腹前。整个过程目光平视,但意念两掌,身体保持正直,并且遵循“提吸落呼”的呼吸规律。
  
  练习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对这个动作进行幅度上的调整。肩背有病痛者,两手上举的时候莫强求高度,要适量而行,要循序渐进地增大动作幅度,以免因动作的勉强,影响内在精神和气息的统一。高血压患者尤其要注意,两手上举的时候气血容易上涌,可能会造成眩晕,因此两手上举不宜太高,要把意念向下导引,意想气血下行,降低血压。
  
  在练习时,两臂缓缓侧起,意念集中在劳宫穴,如托重物,如揽日月,天地清气,系于双掌,形成了一个硕大的气团,随着两手的上举合拢,气团逐步变小浓缩,最后合于两掌之间,位于头顶百会穴上方,随着两手下按,气团注入百会,流经上丹田、中丹田,直至下丹田,这时候的意念要跟着气团,运转于全身。
  
  做动作时要注意始终保持身体的正直,不要因为手臂的变化而产生身型上的改变,如后仰、挺腹等,也不要抬头或低头,只有身体正直,才能气息通畅、气流全身,达到良好的收功效果。
  
  起势调息和引气归元的动作暗含着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观。两手上提,上接天之清气,两手内合,清气注于身,两手下按,气流于地,又从大地承接地之无穷淳厚之气。如此周而复始,谓之“天地人合一”。在练习的时候,要有天地人合一的意念,把自身与自然融为一体,和光同尘,不知身之所在。

  友情链接:

   湖南红网 娄底新闻网 湘中人才网 百度 国家工信部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官网 
 

娄底市广生健身气功保健培训中心 湘ICP备19021147号-1
地址:湖南省涟源市斗笠山 邮编:410200
联系电话:13873806073(邵老师)、13875849290(刘老师)、0738-4752178(咨询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