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简介 | 气功文化 | 气功动态 | 健身气功 | 健身案例 | 功友心得 | 视频专栏 | 留言板 | 论坛互动 | 联系方式 | English
健身案例
更多..
功友心得
更多..
  视频专栏
更多..
 
  首页 > 气功文化 > 学术论文 > 正文  
气功的起源与发展
查看次数: 添加时间 2008/10/24 15:53:59
  

秦汉时期,由于科学文化的发展,论著日多。受先秦诸子的影响,秦汉论著也包罗万象。其中以生命科学为中心的论著不少,较有代表的如:《吕氏春秋》、《淮南子》、《素书》、《春秋繁露》、《韩诗外传》、《申鉴》、《老子指归》、《论衡》、《老子河上公章句》、《太平经》等。除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天文、地理、气候的知识外,有的篇章直接阐发气功养生的内容,其中尤以《吕氏春秋》对发展气功整体论的观点有较大的推动,将天地自然、社会人事、机体生命合为一大系统。后世气功家观察自然、社会与机体生命的关系,多以《吕氏春秋》十二纪为指导,足见其影响之深。另外《老子指归》对“道”的论述,明确提出“道”即是平衡,是事物形成过程中的相对稳定状态,较先秦诸子所述平衡问题在气功中的应用更为具体。《淮南子》“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万言”。其中淑真、精神、道应、人间等篇所述(部分)内容,可以说是气功基本理论和实践功法的具体阐发。还有《太平经》阐述功法之多,也是其他同时著作所少见的。至东汉,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首次应用十二消息卦,说明了气功气化学说的数学原理。

秦汉时期,气功实践加强,不仅用于预防摄生,也用于治疗外感内伤多种疾病。道士、医师应用其作为防治疾病的方法,有知识之士用以作为养生法,连普通民众也有应用气功的记载。在摄生防病方面,社会上已流行各种不同作用的功法。如汉•荀悦的“关息法”,就重在壮阳。有侧重养阴的功法,静而生阴,多从静功方面入手进行。养阴又多重在精、血、津液等体内物质的获得上,如长沙出土的青铜镜铭文:“尚方佳镜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渴饮玉泉”即是练气功时吞咽口中分泌出的津液。较多的气功家,还是提倡应用“和”法。如《吕氏春秋》的“精神安乎形”、“心志欲其和”;刘安的“形神志气,各尽其宜”;韩婴的“君子务结心乎一”;董仲舒的“心平和而不失中正”;陆贾的“宁其心而安其性”;徐平的“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尤其是严君平对“和”法的论述:“其为化也(‘其’指道),变于不变,动于不动;反以生复,复以生反,有以生无,无以生有,反复相因,自然是守。”(《老子指归•卷三》)是说道在不变中变,不动中动,自身在相对稳定中产生变化的运动。明确阐发了气功的气化作用,从理论上对“和”法进行了深入的总结。除说明秦汉时期广泛应用“和”法之外,还表明秦汉气功对动静、复反、有无等辩证关系的认识,已具较高的水平。

  友情链接:

   湖南红网 娄底新闻网 湘中人才网 百度 国家工信部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官网 
 

娄底市广生健身气功保健培训中心 湘ICP备19021147号-1
地址:湖南省涟源市斗笠山 邮编:410200
联系电话:13873806073(邵老师)、13875849290(刘老师)、0738-4752178(咨询热线)